鳌游水族-淡水观赏鳌虾、水族观赏宠物小龙虾饲养、繁殖经验!

特别提醒:本站诚邀鳌虾爱好者投稿或成为本站写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乌龟饲养 » “缩头乌龟”的初衷,可能并非因为胆小怕事…

“缩头乌龟”的初衷,可能并非因为胆小怕事…

作者:尘风发布:2021-12-10 9:22:25阅读:2,432次

每当遇到外界威胁时,很多类会习惯性地将头颈部与四肢缩回甲壳内,或将头颈部向体侧折叠。这种谨慎的行为常会被称作“缩头乌龟”,以用来比喻胆小懦弱的人。


但是,经过一群研究人员的论证,这些龟类的这种类似弹簧一样的颈部结构或许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回缩脑袋的行为也可能不是什么值得嘲笑的行为。根据他们的看法,这其实应该打开始就不是一种出于防御目的的反应机制…

Platychelys oberndorferi(侏罗纪龟)大约居住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中欧地区,即为龟类逐渐演化形成的几百万年后。这种龟甲长约为30-60cm,它们的栖息地大概是在温暖的侏罗纪世界的湿地与湖泊中。

根据侏罗纪博物馆古生物学家Jérémy Anquetin的说法,Platychelys oberndorferi的存在倒有点像是一个“分水岭”,正是从它们开始往前推算,古代龟类与现代的大多数龟类不再具有相似点。

另外,Jérémy Anquetin还表示,当人们去观测Platychelys oberndorferi时,会发现它实际上非常奇怪–它几乎就等同于由一堆尖利的关节连接着一个宽大的颅骨,再加上一对靠近鼻吻部的眼睛组成的生物体。

 Jérémy Anquetin说,Platychelys oberndorferi化石非常稀有,他们的团队是出于偶然才得到对该化石开展研究的机遇。1962年,该化石标本被从纽约送还瑞士巴塞尔的一家博物馆。当然,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化石居然碰巧完好地保存了这种龟类的精密的骨骼结构,于是他们的团队便将它与现代的龟类进行了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现代龟类根据头颈部的不同回缩模式而被分为两大类–曲颈龟是直接将头颈部缩回甲壳内(它们大约是在1.65亿多年前发展出来的),而侧颈龟则是将头颈部收回至体侧(它们大约是在2亿多年前发展出来的)。

通过观测Platychelys oberndorferi的头骨形状以及锥骨数量,并在重建了其锥骨模型之后,Jérémy Anquetin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尽管Platychelys oberndorferi曾一直被划分入侧颈龟类之中,但它的锥骨形状却似乎宣称着自己更应该被归于曲颈龟一类。

因为Platychelys oberndorferi的锥骨构造是可以保证它的头部部分缩回甲壳的,而并非像侧颈龟一样折叠至体侧。也恰恰也是因为“保证部分头部缩回壳内”这一事实,反而成了破解“谜团”的关键之处,因为仅能部分回缩的头部对于该物种来说完全起不到多少防御作用,它们的天敌依然可以轻易地向它们的头部发动攻击。

接着,Jérémy Anquetin和他的团队又继续探寻龟类为何演化出回缩甲壳这一机制的真正初衷所在。另一个灵感则来自于玛塔龟和大鳄龟,这两种龟碰巧都具有与Platychelys oberndorferi一样的带着锥状突起的背甲。同时,这两种龟利用它们颈部迅速的具有爆发力的伸缩能力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还用于狩猎食物。

就此,Jérémy Anquetin和他的团队推断Platychelys oberndorferi是这种狩猎行为早期进化的一个范例,由于只能部分回缩的头颈部无法完全保护自己,那么就干脆发挥出它们进攻的优势,这样或许令得它们具有强势的攻击力去成为更加优秀的狩猎者(就比如将拳头缩回再伸出去才有力,一样的道理)。

虽然,以上的这些文字不过是Jérémy Anquetin团队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但Jérémy Anquetin和他的团队对他们的设想是信心满满的,他们还希望自己所提出的这些新颖的结论能够抛砖引玉,从而引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最终在各种理论研究与事实论据的结合之下,觅得真知。

毕竟学术界需要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百家齐放的氛围,需要的是科研者们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最终事实究竟如何,我们就擦亮双眼、拭目以待吧!

本文章由鳌游水族提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aysz01.com/archives/63343.html